淘宝Buy+是本次双11的重中之重,也是第一次网购和VR相结合,那么本次Buy+运用了哪些VR技术呢。
通过技术看Buy+
下面聊一聊大家比较关心的技术层面和产品层面的东西。我会通过以下四点展开来说:
一、为什么是全景视频+手机淘宝+Cardboard
首先,为什么用全景视频和Cardboard,并且在手机淘宝上来呈现。
因为现在Vive的方案是比较重的,除了VR设备还要买一台PC机,做出来的方案很难有大量的用户能够体验到。
这样受众面非常窄,而且我们在造物节上做过一版Vive的体验,这次我们的考虑是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VR,所以我们选择在移动端来实现这次的Buy+。
另外,考虑到客户端普及度的问题,我们没有用独立的App去做,而是在手淘上。
这样可以让最大的用户群体验到VR购物,不需要下载用户不认识的新App。
由于我们希望更广泛的用户体验到VR购物,这也给我们的技术实现带来了很大困难。
比如我们选择在手机淘宝App上实现,那么如果用了一个非常大游戏引擎,承载这些内容和交互,那会把手机淘宝App变得非常大。
为什么是全景视频?因为如果全用3D方案,建模起来需要时间成本;采用Cardboard而没有用一体机也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另外,我们送出了20万Cardboard。
二、场景建模
在全景视频+手淘+Cardboard 的情况下,场景建模我们选择了全景视频,因为成本和时间的考虑。
但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因为选择了全景视频后,环境的清晰度下降了,空间移动也变得困难。
这两块在接下来的商品建模和交互方式方面我也会讲到。
三、商品建模
商品建模方面,之所以有没用3D模型,是因为受到了交互方式的局限。
Cardboard搭配手机,即使是完完整整的3D模型,交互方式也无法发挥3D模型应有的作用。
比如,把3D模型拿过来,近距离地看,走动,都不行,所以这些用的是360度环拍的照片,每隔一定角度我们取一张照片。
有一个事情工作量非常大,就是在场景中旋转的照片需要把背景变成透明的,起初的时候觉得比较简单,通过绿幕拍完直接抠掉就好了,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理想。
所以这部分投入了非常大的工作量。
四、交互方式
交互方式上,主要只有一个交互方式,就是盯住触发按钮,很多人发现的是其实Cardboard上点击的按键也是可以用的,但我们没有宣传。
对于新事物,教用户更多的新交互方式也是有教育成本和风险的,一次教太多,用户反而可能不知所措。
因为已经是基于手机+全景视频了,所以交互上没有特别好的方式让你体验到PC上Vive的体验,没法拿着商品,也没法走动。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采用了全景视频以后,停下来商品总是能标定得非常准确。
如果在纯3D的模型里这是非常简单的,但现在是一个视频,要每时每刻都知道物品在哪里,是非常有难度的。
假设一个视频每秒有60帧,是60张图片,如果用手工一张一张去标商品在哪里,这个工作量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