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寒冬期,很多人都在质疑未来VR市场的投资发展,那么这个行业未来究竟还需要投资吗。
国外许多公司就已开始发力下一代社交。
继Altspace开启社交尝试后,VTime做了更重度的聊天室,提供海量场景,用户分别远程登陆后可以在虚拟场景里聊天、拍照,场景更精致、更有想象力;
Gravity开发了一款社交体育社区类项目RecRoom,用户可以在场景里开party,通过打乒乓球、踢足球、射水枪、剧场等娱乐方式吸引用户;
Facebook在今年F8开发大会上演示的demo中,让远在天边的两个人“共游”世界各地,以及“面对面”进行交谈;
微软开发的Hololens可以将360度摄像机拍摄环境下的人全息传送到佩戴MR眼镜的人面前,并可实时交流。
FacebookSocial已在今年8月底公布demo,更看重下一代的CV脸部实时扫描交互技术。
用户可以自定义编辑涂鸦实景照片、视频游戏场景等,可以合成拍照,投递到邮箱,分享到Facebook、Twitter,向其他人讲述在VR场景里的遭遇,这是一种共享式体验。
而在十一假期期间落幕的OculusConnect3开发者大会上,Facebook带来了最新的SocialVRDemo演示,其定制化虚拟形象、跨平台互动、场景差异化的特点让人期待。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国内的团队早在今年初就瞄准了下一代社交交互技术,且与Facebook刚刚公布的Demo不谋而合。
今年2月底成立的BeanVR已披露MR互动直播、多维浏览器等部分基础交互功能。
把自己定位为一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完整功能产品的Beta版。
BeanVR的MR互动直播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体感识别设备,可以基于普通摄像头把真人影像从真实常规的背景中抓取到虚拟场景中,“就像全息投影”。
戴上头盔的VR用户会在场景里显示虚拟替身,会看到台上的主播或演唱者,并可以深度互动。
也就是说,如果《暴走大事件》中的王尼玛使用这种技术做节目,就可以邀请虚拟用户上台,进行实时虚拟互动。
“当下的社交是做APP,是运营驱动型的社交体验;而基于VR、AR、MR的下一代的社交,围绕计算机视觉技术、深度感知,是技术驱动型的社交体验。”
在BeanVR创始人秦凯看来,VR/MR社交技术能让人摆脱手机和电脑屏幕的束缚,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体验虚拟,感受真实。未来的社交或许全靠体感识别、动作激发。
理想状态下,VR社交将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完全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
例如,当你想获取文件时,不是点“传送”,而是到虚拟场景里去拿。
诚然,当下的很多“独角兽”都出身社交,然而在VR、MR硬件还远未爆发的当下,下一代社交神话的预言还有点早。
关键节点?在细分技术
做基于VR/MR的社交,需要考虑兼容手势识别、引擎的SDK、图像算法,要掌握深度感知、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用户交互和表情同步等大量相关技术。
在技术上,国内的技术团队大多基于海外顶尖的开源系统做二次算法和功能整合,整合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而就算是海外的相关底层技术,也尚属早期,深度感知摄像头硬件也并不完善,这些都限制了抠像的清晰度和识别度。
用普通摄像头配合硬件抠图时,抠出来的人物清晰度比较低,有严重的毛边跟噪点。
真正把社交做好,还要等交互技术底层硬件的提升。
目前绝大部分的头显设备包括Hololens中的“注视点”是靠陀螺仪追踪头部动作来还原。
而基于眼动追踪的视觉互动技术和注视点渲染技术能真正还原人眼在虚拟环境中的动态情况,同时大大节省图形芯片的渲染资源,降低硬件使用门槛。
谷歌的硬件设备ProjectTango如果可以应用在VR/MR头显上则不需要借助外部光场等定位设备就能完成六个自由度的运动追踪,其精确的深度识别功能则可以让虚拟模型和实景结合的非常自然。
Projecttango和Hololens已可依靠SLAM技术识别场景深度完成定位。
Hololens中被设计和应用的交互方式,分别是注视,手势,语音,会以多样化的手势识别为主要手段,交互动作会越来越自然,操作会越来越便捷。
谷歌Daydream平台的问世拉低了手机厂商的进入门槛,类GearVR的解决方案盛行可期,同时VR整体体验也会得到提升。
前景是光明的,但着眼VR/MR社交系统和交互解决方案的下一代社交,无疑要做好长远布局的打算。
那么,投资人还有必要投VR吗?
当然,更何况,此刻至年底,是低价进场的最好时机。
纵观市场,去年,VC投得更多的是商业模式,而今年开始更多瞄准海外。
投向了更细分的领域:手势识别、深度感知、表情测试、特征点识别、光学成像、视网膜扫描……
简而言之,VR遇冷将意味着大量山寨玩家知难而退,此刻,如果国内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做得足够好,也许,下一个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网友评论